找到574条结果

  • 。Mueller等比较了438例术后生育患者及2775例术后无生育患者的预后,发现乳腺癌诊断后10个月后再生育的患者总体生存显著较好,疾病诊断10个月之内生育的患者与对照患者相比,OS无显著差异;对于小于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不论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直径是否大于2cm,也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术后10月后生育的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均显著低于未生育患者。 术后妊娠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妊娠主要通过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对乳腺的导管结构起到促进增殖和分化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较高的激素水平可以刺激部分处于恶性转化早期的细胞加快增殖,导致一过性的妊娠后乳腺癌复发风险增高;另一方面,妊娠
    韩宝三 主任医师 2018-08-01 12:33:13
  •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妊娠是长久以来困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问题,患者年龄、辅助治疗及疾病预后等诸多因素均影响患者及医生的选择。年轻乳腺癌患者术后妊娠的时间也值得关注。Mueller等发现疾病诊断10个月后生育对患者预后已有保护作用,且术后2~5年内生育的患者死亡风险与未妊娠患者相比逐年下降,然而术后6月内妊娠的患者死亡风险可能增加,但统计未达到显著性差异。随着越来越多相关研究结果的报道及其结论的一致性,目前基本认同术后24个月后未发生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妊娠至少不会增加乳腺癌的死亡风险,术后妊娠并不增加畸胎的发生率。 根据目前已有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6月后患者已可以妊娠,对预后无显著不良影响
    韩宝三 主任医师 2018-08-01 12:30:49
  • 在门诊,常有病人咨询,“医生,我在报纸上看到最近上海市乳腺癌的发病率是73/10万,这是什么意思呀?我发生乳腺癌的概率是多少?”其实,发病率的73/10万这个数字具有一定的专业术语的痕迹,难怪普通大众看到这个数字也很困惑,甚至不知其所语。 通常对于少见的病例,尤其是恶性肿瘤,医学上会用十万分之几来表示,也就是说每年、每10万个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例数。具体到这个“73/10万”数字表示的意思是:在上海市具有上海市户口的女性中(因为目前上海市肿瘤传报统计系统只统计具有上海户口的新发恶性肿瘤,不计算外来上海就医的恶性肿瘤患者),2007年中,每10万个上海女性中有73个发生了乳腺癌。目前,上海市
    韩宝三 主任医师 2018-08-01 13:03:21
  • 从全球范围看,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以0.2%~8%的幅度上升,其中以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迅速。每年全世界约有14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而大约有50万人死于该病。在欧美国家,每8~10个女性中就有1名可能发生乳腺癌。对美国妇女来说,到85岁时,发生乳腺癌的终生危险大约是12.5%,即1/8,而死于乳腺癌的终生危险约为3.4%。近年美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乳腺癌病例,约占其女性所有癌症的32%,每年有4万名女性死于乳腺癌,这一数字使乳腺癌成为继肺癌之后,美国女性第二大癌症死亡因素,并且是40~55岁女性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据美国癌症学会公布的数字
    韩宝三 主任医师 2018-08-01 13:00:17
  • 乳腺疾病是当前高发的一种疾病,乳腺癌的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率长期位列全国首位。根据2018年有关国际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我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约80%左右)且逐步提高。尽管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不断提升,但治疗过程中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仍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女性卵巢早衰,进而导致不孕。有数据显示,80%的肿瘤生存患者经治疗后罹患不孕症。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不了解或没条件进行生育力保存而失去孕育生命机会的乳腺癌患者,十分令人惋惜。对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而言,生育力保存同样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就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做一浅析,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一
    谢轶群 主任医师 2018-09-04 22:15:54
  • 门诊常常见到术后近期治疗完毕后再不复查的病例,直到复发转移才来就诊,也会经常遇见过度担心复发而要求频繁检查的病人,那么,对于乳腺癌术后的病人,多久复查1次是合适的呢?过于频繁的复查无疑会浪费医疗资源,过于稀少又会延误治疗时机。根据《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09年中国版,推荐如下:监测和随访: 1 每4-6个月进行1次病情随访和体格检查,持续5年,此后每12个月1次; 2 每12个月进行1次乳腺钼靶X线摄片,保乳手术者放疗后每6-12个月1次; 3 接受他莫昔芬者,若子宫仍保留,每12个月进行1次妇科检查; 4 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者,应在基线状态之后定期监测骨密度; 5 评估辅助
    韩宝三 主任医师 2018-08-01 12:52:41
  •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其中雌酮及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初次足月产年龄较晚及不孕等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此外,营养过剩、肥胖、高脂饮食可以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同时,研究也发现人种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职业因素、疾病治疗及药物治疗史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目前而言激素是导致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以其高效低度的优点,使越来越多的病人获得了长久的生存。 内分泌治疗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
    吕志栋 副主任医师 2024-09-22 08:50:20
  • 生命中常常有种爱感动让你打湿双眼。古人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感动来自那份真挚。 昨日门诊,一对乡下的术后不久的夫妻来门诊化疗,咨询了一些常规的关于化疗注意事项,包括谣传“乳腺癌病人不可以吃豆类”。年迈的丈夫问到,“乳腺癌是不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接触传染?包括吃饭同一个碗筷。”,因为他太太术后一直坚持单独餐具、单独起居,尽可能的不接触自己的女儿等家人,因为她不想把乳腺癌传染给挚爱的女儿和丈夫。上 其实,之前也有不同的病人多次咨询过类似的问题。可以肯定的回答,从目前可查询的文献分析,没有足够的依据支持乳腺癌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接触来传播,乳腺癌不是传染病,相反,对于乳腺癌病人来说,因为刚刚诊断
    韩宝三 主任医师 2018-08-01 13:09:25
  • :1 乳腺癌发病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的,年龄越大乳腺癌的新发患者数越多。所以,尽管随着年龄增大,正常乳腺逐步萎缩,但是恶性病变随时会抬头,定期检查时很必要的。2 上海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5.98岁,大约60%的新发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3 45-54岁和75-84岁两个年龄组是随着年龄上升趋势中的两个小高峰,年发病率分别为98.85/10万和89.66/10万,所以45-54岁的女性最应该注重乳腺检查。4 乳腺癌的年轻化趋势也越发明显。近20年来,上海市各年龄段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都在增加,其中35岁开始上海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尤为显著,近10年来增长了45%,年发病率已经接近80
    韩宝三 主任医师 2018-08-01 12:30:31
  • 感到乳房疼痛,总会担心是不是长了肿块之类的东西。但事实上,乳房里被发现出来的各种囊肿、纤维腺瘤、增生结节,很多时候并不会导致乳房疼痛。  所以,先别慌,乳房近期疼痛频繁了,并不代表着乳房长肿块了,大部分情况下是要反思下最近的生活状态。  如果以前体检出有乳房肿块,现在突然乳房疼痛频繁或者加重,也不要总是自动联想到乳房肿块的变化。乳房肿块一般都安安静静,并不惹事,疼痛不是它们发出的病变信号。越是担心越是乱想,反而影响情绪状态,让疼痛的阈值降低,更容易感觉到疼。  乳房疼等于乳腺癌吗?  乳房疼痛是一种良性乳房疾病,很少提示乳腺癌,也不会因为你疼得频繁或者疼得厉害而更容易得乳腺癌。而乳腺癌的肿块
    赵华栋 副主任医师 2024-10-17 17:34:26
1 2 3 4 5